[wiseorskillfulperson]具有独到见解,高超技艺的人
另请高明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孔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吕延济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李善注:“高明,谓日月也。”宋范仲淹《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宋曾巩《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南朝齐谢朓《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宋苏轼《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郑玄注:“高明,谓楼观也。”唐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孔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孔颖达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刘良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忠愈恨燮,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汉阳太守。”宋叶适《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清曾国藩《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博园匽贵人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清龚自珍《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韦昭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续范亭《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胡适《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刘半农《<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唐韩愈《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宋王安石《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蕃性气高明,初到,龚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高的解释高ā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高度:他身高一米八。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在
明的解释明í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