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六》“糲粱”:“《列子·力命》篇:‘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以粢糲与粱肉对言。”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连及之词例》:“《周礼·宰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郑注曰:‘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然则凡之与目,事有巨细,故以对言。”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就是考妣对言也是东周以后的用语,古人以祖妣为对,以考母为对。”参见“对文”。
对的解释对(對)ì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朝着:对酒当歌。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跟,和:对他商量一下。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坣)。对峙。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言的解释言á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一说就说到点子上)。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语助词,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