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寳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説:‘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参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殃及的解释.连累。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则索扭蛮腰将足下殃及,为此辈无知,将我连累。”元关汉卿《梧叶儿·别情》曲:“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杀愁眉泪眼。”
池鱼的解释∶池中的鱼∶比喻无辜受累遭殃。如:池鱼堂燕比喻无辜受祸;池鱼幕燕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详细解释.池中的鱼。《吕氏春秋·上德》:“﹝重耳﹞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駢胁,使袒而捕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