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字典

盞字的意思

盞
拼音zhǎn
注音ㄓㄢˇ
部首皿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上下
笔顺一フノ丶一フノ丶丨フ丨丨一统一码76DE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ǎn(ㄓㄢˇ)

⒈  见“盏”。

English

small cup or container; classifier for lamps, etc.

康熙字典

盞【午集中】【皿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阻限切,音醆。《博雅》杯也。《揚子·方言》趙魏之閒或曰盞。《註》酒盞,最小杯也。

叶知輦切,音展。《歐陽修·送劉原甫詩》魚枕蕉一舉,十分當覆盞。䑕鬚管爲物,雖微意不淺。

《說文》本作琖。重文作盞。《廣韻》通作𧣴。《集韻》亦作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湔【卷十一】【水部】

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从水前聲。一曰手𤃬之。子仙切

说文解字注

(湔)湔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郡字衍。前志曰。蜀郡緜虒。後志曰。蜀郡緜虒道。有蠻夷曰道。前志省文耳。前志曰。緜虒玉壘山、湔水所出。東南至江陽入江。過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又曰。廣漢郡緜竹縣紫巖山、緜水所出。東至新都北入雒。廣漢郡雒縣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過郡三者、蜀郡廣漢犍爲也。湔水、緜水、雒水三水互受通偁。水經云。又東過江陽縣南。雒水從三危山東過廣魏雒縣南。東南注之。是卽漢志之湔水兼緜雒至江陽入江者也。三危山、葢卽漢志之玉壘山。水經以雒爲湔也。江陽今四川瀘州。緜虒玉壘山當在松潘衞境內。蜀都賦曰。廓靈關以爲門。包玉壘而爲宇。劉逵注。玉壘、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畍在後。古曰宇。靈關在前。故曰門也。今水道、緜水由緜竹縣至漢州合雒水。雒水由什邡縣至漢州合緜水。其下流經𥳑州、資陽縣、資縣、內江縣、富順縣至瀘州城與大江會。於漢志、水經皆無不合。特其名或異耳。此史所謂中水也。其上游據酈氏云湔水入江。有湔堋、湔堰、湔㳛諸偁。故今謂中水爲沱江。但秦李冰所造。非禹故道。漢志亦不謂湔爲沱。从水。𣦃聲。子仙切。十二部。一曰湔、半𤃬也。各本作手𤃬之。今依水經注引字林手作半。依集韵、玉篇之作也。此別一義。半澣者、澣衣不全濯之、僅濯其垢處曰湔。今俗語猶如此。此相沿古語。如云湔裙是也。廣韵。湔、洗也。一曰水名。此用說文而互易其先後耳。字林葢全襲說文語。而酈書於湔水出緜虒玉壘山下引呂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此妄增水字、謂半浣爲湔水別名。亦其涉獵者博。不無抵梧。濯者、𤃬也。湔者、半𤃬也。說文屬辭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