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字典

甗字的意思

甗
拼音yǎn
注音一ㄢˇ
部首瓦部
总笔画20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丨一フノ一フ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一フフ丶统一码7517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ǎn(一ㄢˇ)

⒈  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两层,中间有箅子,陶制或青铜制。

⒉  上大下小形状像甑的山。

⒊  古地名,今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附近。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rthenware vessel in two par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yǎn

(1) (形声。从瓦,本义:古代炊器。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

(2) 古代炊具,中部有箅子 [ancient cooking utensils]

昆甗研,善升甗。——《汉书·百官表》注。颜师古云:“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

康熙字典

甗【午集上】【瓦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魚蹇切《集韻》《韻會》《正韻》語蹇切,𠀤音巘。《說文》甑也。一曰穿也。《韻會》無底甑也。《揚子·方言》甑,自關而東謂之甗。《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註》甗,無底甑。《正字通》博古圖,甗之爲器,上若甑,可以炊物,下若鬲,可以飪物,蓋兼二器而有之。或三足而圜,或四足而方,考工甗註:鄭𤣥謂無底甑。王安石則曰:从鬳从瓦。鬲獻其氣,甗能受之,然後知甑無底者,所以言其上,鬲獻氣者,所以言其下也。說文止訓爲甑,蓋舉其具。體言之耳。商有父己甗二,父乙甗,祖已甗,鬲甗二,饕餮甗。周有垂花雷紋甗盤,雲饕餮甗,純素甗二。漢有偃耳甗,皆銅爲之。方言:梁謂甗爲鉹。鉹字从金,旣从金,則甗未必皆如考工爲陶器也。

《爾雅·釋山》重甗隒。《註》謂山形如累兩甗。《疏》山基有重岸也。

地名。《春秋·僖十八年》宋師及齊師戰于甗。《註》甗,齊地。

《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阤甗錡,嶊崣崛崎。《註》甗錡,隆屈窊折貌。《文選註》甗,甑也。錡,敧也。上大下小,有似敧甑也。

《廣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𠀤音言。

《廣韻》語戰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𠀤音彥。

《廣韻》魚變切,音獻。

《集韻》《韻會》𠀤語偃切,音險。

《集韻》牛堰切,音撚。義𠀤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甗【卷十二】【瓦部】

甑也。一曰穿也。从瓦鬳聲,讀若言。魚蹇切

说文解字注

(甗)甑也。一穿。各本作一曰穿也。小徐本在鬳聲之下。今正。按甑空名窐。見穴部。不得云又名甗也。陶人爲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鄭司農云。甗、無底甑。無底、卽所謂一穿。葢甑七穿而小。甗一穿而大。一穿而大則無底矣。甑下曰甗也、渾言之。此曰甑也一穿、析言之。渾言見甗亦評甑。析言見甑非止一穿。參差互見。使文義相足。此許訓詁之一例也。或曰當依小徐鬳聲之下作一曰甑一穿也六字。山之似甗者曰甗。詩。陟則在甗。傳曰。甗、小山別於大山也。釋名曰。甗、甑也。甑一孔者。甗形孤出處似之也。按此謂似甑體而巳。鬲部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然則甑形大上小下。山名甗者亦爾。俗作巘。非。爾雅。小山別。大山曰鮮。詩皇矣同。字作鮮者、甗之叚借。文選吳都賦作嶰。李注古買反。此因爾雅鮮或作?、又譌作嶰也。从瓦。鬳聲。讀若言。魚蹇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