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字典

吁字的意思

吁
拼音xū yù
注音ㄒㄨ ㄩˋ
部首口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丨フ一一一丨统一码5401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ū(ㄒㄨ)

⒈  叹息:长吁短叹。

⒉  叹词,表示惊疑:吁,是何言欤?

其他字义

吁(籲)yù(ㄩˋ)

⒈  为某种要求而呼喊:呼吁。吁天(呼天诉苦)。

汉英互译

appeal、sigh

造字法

形声:从口、于声

English

interjection 'Alas!'; to si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叹>

(1) (形声。从口,于声。本义: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 同本义 [oh]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书·吕刑》

吁!惊也。——《说文》

王曰:“吁,来!…”——《史记·周本纪》

吁!是何言欤?——《法言·君子》。注:“吁!骇叹之声。”

(2) 又如: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吁咈都俞(吁咈,吁俞。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见《书·尧典》);吁嗟(表示忧伤或有所感;表示赞美)

词性变化

〈动〉

(1) 叹息,叹气 [sigh]

香车辗尽关山日,弹罢琵琶只自吁。——《明珠记》

(2) 又如:吁唏(吁嘘。嘘唏,叹息);吁气(叹气);吁嗟(哀叹;叹息);吁嗟(慨叹);吁然(感叹的样子);吁叹(叹息;哀叹);吁嘻(感叹)

(3) 吐 [breathe out]。如:吁呵(口中默念);吁吸(嘘气与吸气;呼吸);吁呼(指吐气);吁荼(谓散发出温暖之气);吁气(呼气,吐气)

云何吁矣。——《诗·周南·卷耳》

(4) 另见 yū;yù

基本词义

〈象〉

(1) 吆喝牲口的声音

(2) 另见 xū;yù

基本词义

〈动〉

(1) 呼天而告 [appeal;petition]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书·召诰》

(2) 又如:吁天(呼天而告);吁号(呼叫);呼吁(呼告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3) 另见 xū;y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吁【卷二】【口部】

驚也。从口于聲。況于切

说文解字注

(吁)驚語也。吕㓝。王曰吁來。按亏有大義。故从亏之字多訓大者。芋下云。大葉實根駭人。?訓驚語。故从亏口。亏者驚意。此篆重以亏會意。故不入口部。如句丩屬字之例。後人又於口部增吁。解云驚也。宜刪。从口亏。亏亦聲。況于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