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正名的意思

zhèngmíng

正名


拼音zhèng míng
注音ㄓㄥˋ ㄇ一ㄥˊ

词语解释

正名[ zhèng míng ]

⒈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即楔子。元·明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指正式的名称。

引证解释

⒈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

《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
《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韦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
《旧唐书·韦凑传》:“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与实,故当相副。”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黑暗两个字怎么可以做杂志底名称呢?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最要紧的。”

⒉  即楔子。 元 杂剧的开场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元 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

⒊  元 明 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下,已各繫以七言……皆一题一解,甚类 元 人剧本结末之‘题目’与‘正名’。”

国语辞典

正名[ zhèng míng ]

⒈  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

《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

⒉  官吏中的正职,不同于副职或临时代理。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杰,见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英语to replace the current name or title of sth with a new one that reflects its true nature, rectification of names (a tenet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德语Rehabilitation (S)​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