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獭祭鱼的意思

獭祭鱼


拼音tǎ jì yú
注音ㄊㄚˇ ㄐ一ˋ ㄩˊ

繁体獺祭魚

词语解释

獭祭鱼[ tǎ jì yú ]

⒈  亦省作“獭祭”。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獭祭”。

⒉  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吕氏春秋·孟春》:“鱼上冰,獭祭鱼。”
高诱 注:“獭獱,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史越王青词》:“反本狐邱,寓诚獭祭。”
清 孙枝蔚 《老妻病愈设饼祭神》诗:“一点虔诚意,惟同獭祭鱼。”
实际上因獭食鱼时必残杀和吃剩许多鱼,故有“獭祭”之说。 陆宗达 王宁 《古汉语词义答问·说“祭”字》:“‘祭’的本义应是‘残杀’,《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皆曰‘獭祭鱼’……獭性残,食鱼往往只吃一两口就抛掉,捕鱼能力又强,所以每食必抛掉许多吃剩的鱼。人们称堆积故实为‘獭祭’,即取堆积残余之意。”

⒊  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

宋 吴炯 《五总志》:“唐 李商隐 为文,多检閲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清 赵翼 《哭汪文端师》诗:“丛编勤獭祭,残卷剔蜗涎。”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毛西河》:“﹝ 毛西河 ﹞凡作诗文,必先罗书满前……﹝其夫人﹞曰:‘君等以 毛大可 为博学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须獭祭乃成。’”
闻一多 《龙凤》:“至于以凤比 孔子 的典故,也近在眼前,不知为什么从未成为词章家‘獭祭’的资料。”

国语辞典

獭祭鱼[ tà jì yú ]

⒈  獭喜吃鱼,常将所捕的鱼井然有序的陈列岸边,如同陈列祭祀的供品,遂称为「獭祭鱼」。后形容罗列典故、堆砌成文。宋·吴炯。

《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
《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