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灵液的意思

líng

灵液


拼音líng yè
注音ㄌ一ㄥˊ 一ㄝˋ

繁体靈液

词语解释

灵液[ líng yè ]

⒈  滋润万物的雨露。

⒉  仙液。

⒊  对水的美称。

⒋  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引证解释

⒈  滋润万物的雨露。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液,海水羣飞。”
刘良 注:“天地神祇,以 秦 无道之甚,故歇其灵润滋液,不降福祥。”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
唐 武元衡 《贺甘露表》:“圣德至而和风应,元气滋而灵液降。”

⒉  仙液。

三国 魏 曹植 《升天行》之一:“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
《文选·郭璞<游仙诗>》:“圆丘有奇草, 钟山 出灵液。”
李善 注:“灵液,谓玉膏之属也。”
喻指美酒。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颇黎盌。”

⒊  对水的美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浴日餘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明 周梅墟 《步步娇·带雨鸣柯》套曲:“碧蒙茸蔓草迷荒径,湿淋漓灵液澄江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美胜悬黎。”

⒋  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唐 顾云 《苔歌》:“琼苏玉盐烂漫煮,嚥入丹田续灵液。”
《云笈七籤》卷六十:“津液候满口则嚥之……如此三止,是谓漱嚥灵液,灌溉五藏,面乃生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

国语辞典

灵液[ líng yè ]

⒈  露水。

《文选·潘岳·笙赋》:「浸润灵液之滋,隅隈夷险之势。」

⒉  唾液。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人部·口津唾》:「释名:灵液、神水、金浆、醴泉。时珍曰:『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

⒊  水银。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水银》:「释名:汞、澒、灵液、姹女。时珍曰:『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澒者,流动貌。方术家以水银和牛羊豕三脂杵成膏,以通草为炷,照于有金宝处,即知金银铜铁铅玉龟蛇妖怪,故谓之灵液。』」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