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烂柯的意思

làn

烂柯


拼音làn kē
注音ㄌㄢˋ ㄎㄜ

繁体爛柯

词语解释

烂柯[ làn kē ]

⒈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谓荒诞不可信。作听琴的典故。指烂柯山。借指下棋。

引证解释

⒈  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信安郡 石室山,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復时人。”
宋 陆游 《东轩花时将过感怀》诗:“还家常恐难全璧,閲世深疑已烂柯。”

⒉  谓荒诞不可信。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况人一夕不寝必困,岂有两昼夜而不觉,朝廷为之废务?殆几於烂柯之説矣。所以 孟子 有‘尽信《书》’之嘆。”

⒊  借指下棋。

唐 窦常 《哭张仓曹南史》诗:“丽藻尝专席,閒情欲烂柯。”
清 钱谦益 《<棋谱新局>序》:“安知夫烂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窃笑耶?”

⒋  作听琴的典故。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烂柯事有异说》:“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云:烂柯多用为棋事,听琴亦然。”

⒌  指 烂柯山。参见“烂柯山”。

清 魏源 《粤江舟行》诗之五:“隔江更 烂柯,趾麓闑棖值。”
自注:“隔江 烂柯山 即 端溪 砚坑也,与 七星厓 对峙水口。”

国语辞典

烂柯[ làn kē ]

⒈  晋代王质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观,后见斧柄朽烂,回家时,已百岁,时人皆不识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后比喻人世的变换转移》。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若还奏曲能招凤,在此观棋必烂柯。」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