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东都的意思

dōng

东都


拼音dōng dū
注音ㄉㄨㄥ ㄉㄨ

繁体東都

词语解释

东都[ dōng dōu ]

⒈  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汉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隋书·炀帝纪上》:“〔大业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东都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显庆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⒉  (5)南唐指广陵,在建康之东。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宋陆游《南唐书·烈祖纪》:“﹝升元元年﹞以建康为西都,广陵为东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东都……东都者,大梁也。”

⒊  代指东汉。

⒋  长安东都门的省称。汉疏广与侄受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东都门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

引证解释

⒈  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在 殷 ( 殷墟 )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以会王之东蒐。”
杨伯峻 注:“相土,殷商 之祖。 《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 后相 即位,居 商丘。’则, 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
一说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以为 东都,崇 文 德焉。”
(3) 东汉 都 洛阳,在 西汉 京都 长安 之东。 汉 班固 有《东都赋》。(4) 隋唐 时指 洛阳。时京都在 长安。《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东都 还京师。”
《新唐书·高宗纪》:“﹝ 显庆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阳宫 为 东都。”
(5) 南唐 指 广陵,在 建康 之东。故址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为 西都,广陵 为 东都。”
(6) 元 代指 大梁。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清 侯方域 《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东都 …… 东都 者, 大梁 也。”

⒉  代指 东汉。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东都 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 汉 为近古,至於 东都 则渐趋於綺靡。”

⒊  长安 东都门 的省称。 汉 疏广 与侄 受 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 东都门 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参见“东都门”。

《南齐书·徐孝嗣传》:“世祖 问 俭 曰:‘谁可继卿者?’ 俭 曰:‘臣 东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
《文选·江淹<别赋>》:“帐饮 东都,送客 金谷。”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长安 东都门 也。”

国语辞典

东都[ dōng dū ]

⒈  位于东边的都城。如汉朝的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