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衣钵的意思

衣钵


拼音yī bō
注音一 ㄅㄛ

繁体衣缽

词语解释

衣钵[ yī bō ]

⒈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legacy; Buddhist monk’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衣钵”。

⒉  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

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鉢,松宇清身心。”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和尚收拾衣鉢被窝,打个包儿,做成一担,寻根竹子,挑出菴门。”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六祖衣鉢,传自 达磨,藏 广东 传法寺。衣本西方诸佛传法信器,鉢则 魏主 所赐。”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 惠能 ﹞在原籍死后移灵 曲江 南华寺,六十年代初 南华寺 还有他的‘真身’和‘衣钵’。”

⒊  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因引申指师传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孟轲》:“孟氏 之学,识其大者,真若登 孔子 之堂而受衣鉢也。”
清 赵翼 《奴子陆喜善蒸鸭戏调子才》诗:“浅夫好为师,竟尔付衣鉢。”
马南邨 《燕山夜话·宛平大小米》:“他由于家学渊源,继承他祖父的衣钵,书画也都有专长。”

⒋  借指僧家的衣食,资财。

《八琼室金石补正·僧惠等造天宫像记》:“遂捨衣鉢之餘,採石名山,访巧求能,愿雕真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寺僧 广明,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亦且衣鉢充实,家道从容,所以士人每喜与他交游。”

国语辞典

衣钵[ yī bō ]

⒈  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亦且衣钵充实,家道从容。」

⒉  泛指老师所传授的思想、学术、技能。

宋·杨万里〈赠王婿时可〉诗:「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通俗编·服饰》引《邵氏闻见录》:「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传老夫衣钵耳。」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