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三时的意思

sānshí

三时


拼音sān shí
注音ㄙㄢ ㄕˊ

繁体三時

词语解释

三时[ sān shí ]

⒈  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⒉  夏至后半个月。

⒊  早、午、晩。

⒋  印度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⒌  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

引证解释

⒈  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
《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⒉  夏至后半个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明 周之玙 《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⒊  早、午、晚。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鐘磬,宛如梵宫。”
清 龚自珍 《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

⒋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如来 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⒌  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唐 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行教、行、证三,名为正法;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餘,名为末法。”

国语辞典

三时[ sān shí ]

⒈  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左传·桓公六年》:「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⒉  印度一年分成寒、热、雨三个季节。

《大唐西域记·卷二》:「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