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关防的意思

guānfáng

关防


拼音guān fáng
注音ㄍㄨㄢ ㄈㄤˊ

繁体關防

词语解释

关防[ guān fáng ]

⒈  防备,防范。

周瑜关防严紧,因此无计脱身。——《三国演义》

guard against;

⒉  关隘有军队驻守的地方。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唐·杜甫《塞芦子》

a frontier pass;

⒊  印信的一种。长方形,始于明初,又称“大印”

Government seal;

引证解释

⒈  守关防边。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思恩荣以横奔兮,阂闕塞之嶢峥。顾衰絰以轻举兮,迫关防之我婴。”
唐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出塞》诗:“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
宋 苏轼 《贺高阳王待制启》:“峻登祕近之直,重易关防之雄。”

⒉  用兵防守的关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其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
唐 杜甫 《塞芦子》诗:“延州 秦 北户,关防犹可倚。”
唐 罗隐 《定远楼》诗:“近日关防虽弛柝,旧时栏槛尚侵云。”

⒊  防守;警备。

宋 曾巩 《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所贵有所关防,可以暗消盗贼。”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叫大小神将,与我驰报与我儿 那叱,下方着意关防,四下用心围定。看那 护国天王,必捉 通天大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行不监押之,止不关防之,十三省之山川形势,兵马钱粮,靡不收归图籍而莫之禁,古今有此玩待外国人之政不?”

⒋  防范。

宋 司马光 《上听断书》:“今国家政事未有不先经两府相与商议,然后施行。关防祕密,外人莫得而知。”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阡、陌等字,相传始于国初刑部尚书 开济,然 宋 边实 《崑山志》已有之。盖钱穀之数用本字,则姦人得以盗改,故易此以关防之耳。”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他儿子叫做 金跃,却是一字不通的,考期在即,要寻一个替身。这位学道的关防又严,须是想出一个新法子来。”

⒌  印信的一种,始于 明 初。 明太祖 为防止作弊,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后发展成长方形、阔边朱文的关防。 清 代,正规职官用正方形官印称“印”。临时派遣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官印称“关防”。

明 刘辰 《国初事迹》:“各布政司用使空印纸於各部,查得或钱粮军需段疋有差错收正,却将印纸填写咨呈补卷,事发, 太祖 怒曰:如此作弊瞒我,此盖部官容得,所以布政司敢将空印填写。尚书与布政司官尽诛之。议用半印勘合行移关防。”
明 刘若愚 《明宫史·内府职掌·司礼监》:“南京 正副守备太监二员,关防一颗,其文曰‘ 南京 守备太监关防’。”
《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倍立 久居 中国,晓得官场上的情形,看过批禀上印着制臺的关防,知道不错。”
姚雪垠 《长夜》三七:“如今只等着 徐寿椿 那方面把关防、旗帜、军装和子弹等项发下来。”

⒍  经官的讼事。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若拏贼做箇证见,我着他望穿堂打会关防。”

国语辞典

关防[ guān fáng ]

⒈  关隘有兵驻守的地方。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

⒉  刻有政府机关全衔的印信。

⒊  防止串通或泄露机密的措施。

《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宋朝关防尚宽,一个应举秀才,与大座师两相宾主,全无回避。」

⒋  关照设防。

《西游记·第三四回》:「有几个小妖拿盘拿盏,执壶酾酒,不住的两头乱跑,关防的略松了些儿。」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