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制策的意思

zhì

制策


拼音zhì cè
注音ㄓˋ ㄘㄜˋ

词语解释

制策[ zhì cè ]

⒈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引证解释

⒈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 汉武帝 元光 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 董仲舒、公孙弘 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张柬之 进士擢第为 清源 丞,年且七十餘, 永昌 初,勉復应制策。”
宋 苏轼 《策别七》:“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
《宋史·苏轼传》:“軾 始具草,文义粲然。復对制策,入三等。”

国语辞典

制策[ zhì cè ]

⒈  一种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汉代试士,由主考官发策以问,应试者因其所问而陈己之所见,称为「对策」。而由天子亲自出题的称为「制策」。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