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五识的意思

shí

五识


拼音wǔ shí
注音ㄨˇ ㄕˊ

繁体五識

词语解释

五识[ wǔ shí ]

⒈  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唐·元晓《起信论疏》卷上。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参阅 隋 智顗 《法界次第》卷上。

《梁书·武帝纪下》:“三月己未,詔曰:‘朕四聪既闕,五识多蔽,画可外牒,或致紕繆。’”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即五识见分正缘五尘以为相分之时,五识亦未尝自起分别。”

⒉  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 唐 元晓 《起信论疏》卷上。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