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龙沙的意思

lóngshā

龙沙


拼音lóng shā
注音ㄌㄨㄥˊ ㄕㄚ

繁体龍沙

词语解释

龙沙[ lóng shā ]

⒈  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后汉书·班超传赞》

desert beyond the Chinese Great Wall;

引证解释

⒈  即 白龙堆。参见“白龙堆”。

《后汉书·班超传赞》:“定远 慷慨,专功西遐。坦步 葱雪,咫尺 龙沙。”
李贤 注:“葱岭、雪山,白龙堆 沙漠也。”

⒉  今 河北 喜峰口 外 卢龙山 后的大漠。

唐 徐晶 《阮公体》诗:“秦王 按剑怒,发卒戍 龙沙。”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赵延寿 恨 契丹 主负约,谓人曰:‘我不復入 龙沙 矣。’”
胡三省 注:“卢龙山 后即大漠,故谓之 龙沙。”
清 方式济 有《龙沙纪略》,专记 黑龙江 事。后因以称 东北 为“龙沙”。 蒋士超 《出关至沉阳作》诗:“野敞 龙沙 胡月白,天低 雁 磧塞云黄。”

⒊  南京市 内 狮子山,晋元帝 初渡 江,见其山岭连绵,险要如塞北 卢龙,故亦名 卢龙山。遂以塞北 卢龙山 后沙漠指 南京 狮子山 后的江畔沙滩。

唐 李绅 《过锺陵》诗:“龙沙 江尾抱 钟陵,水郭村桥晚景澄。”
唐 罗隐 《送张绾游锺陵》诗:“南忆 龙沙 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⒋  指 江西 南昌 城北一带白沙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沙甚洁白,高峻而陁,有龙形。”
唐 杜牧 《张好好诗》:“龙沙 看秋浪,明月游 东湖。”
冯集梧 注:“《太平寰宇记》:龙沙 在 豫章 城北一带,甚白而高峻,左右居人,时见龙跡。”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八二:“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 滕王阁,分明见落霞。”

⒌  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旌节龙沙,轩旗 象浦。”
金 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翦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⒍  草名。麻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麻黄》。

国语辞典

龙沙[ lóng shā ]

⒈  地名。本指白龙堆、沙漠两地,皆在西北塞外,自刘孝标有「龙沙宵月明」的诗句以来,诗家误以为只有一地。

⒉  泛指塞外的地方。

宋·姜夔〈翠楼吟·月冷龙沙〉词:「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