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四科的意思

四科


拼音sì kē
注音ㄙˋ ㄎㄜ

词语解释

四科[ sì kē ]

⒈  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⒉  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⒊  汉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⒋  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⒌  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⒍  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⒎  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引证解释

⒈  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后汉书·郑玄传》:“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

⒉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南史·王俭传》:“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⒊  汉 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通典·选举一》:“﹝ 汉武帝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⒋  指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 注引 颜师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⒌  唐高宗 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⒍  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科》:“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 《孟子》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⒎  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国语辞典

四科[ sì kē ]

⒈  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宋·邢昺·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⒉  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