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声闻的意思

shēngwén

声闻


拼音shēng wén
注音ㄕㄥ ㄨㄣˊ

繁体聲聞

词语解释

声闻[ shēng wén ]

⒈  亦作“声问”。

⒉  音信。

⒊  名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声问”。音信。

《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不敢彻声闻於天王。”
《吕氏春秋·赞能》:“孙叔敖、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北史·儒林传下·刘炫》:“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⒉  亦作“声问”。名声。参见“声闻过情”。

《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
《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商 字 文表,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

⒊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

《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
《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
《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国语辞典

声闻[ shēng wén ]

⒈  佛教谓从他人开示、教授佛法,进而修行悟道者。

《妙法莲华经·卷二》:「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

声闻[ shēng wèn ]

⒈  名誉、声望。

《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