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三圣的意思

sānshèng

三圣


拼音sān shèng
注音ㄙㄢ ㄕㄥˋ

繁体三聖

词语解释

三圣[ sān shèng ]

⒈  三个圣人。指尧、舜、禹。

⒉  三个圣人。指夏禹、周公、孔子。

⒊  三个圣人。指伏羲、文王、孔子。

⒋  三个圣人。指文王、武王、周公。

引证解释

⒈  三个圣人。指 尧、舜、禹。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 禹 继 舜,舜 继 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汤 法三圣。”
颜师古 注:“三圣,谓 尧 舜 禹 也。”

⒉  三个圣人。指 夏禹、周公、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朱熹 集注:“三圣, 禹、周公、孔子 也。”

⒊  三个圣人。指 伏羲、文王、孔子。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伏羲、文王、孔子。”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三:“伏羲 画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辞,爻辞, 孔子 作十翼……歷数三圣。”

⒋  三个圣人。指 文王、武王、周公。

《汉书·诸侯王表序》:“三圣制法,立爵五等。”
颜师古 注:“三圣谓 文王、武王 及 周公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周室 何隆,一门三圣。”
黄节 注:“一门三圣,谓 文、武、周公 也。”

国语辞典

三圣[ sān shèng ]

⒈  三位圣人:(1)​ 伏羲、文王、孔子。颜师古注引韦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 尧、舜、禹。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3)​ 文王、武王、周公。唐·颜师古·注:「三圣谓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 夏禹、周公、孔子。汉·赵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诐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人更三圣。」
《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序》:「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