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库网

www.ziwenku.com

按学科找课本: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课本
按版本找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北师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师大版
川教版
闽教版
晋教版
桂教版
华师大版
教科版
沪科版
浙科版
苏科版
辽师大版
湘科版
鲁科版
豫科版
科学版
沪科教版
粤人版
鲁人版
冀人版
晋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华版
人民版
沪外教版
北京版
武汉版
青岛版
济南版
华中师大版
外研版
译林版
仁爱版
科普版
广西师大版
岳麓版
辽海版
陕旅版
大象版
湘文艺版
地质版
商务版
接力版
中图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苏少版
湘少版
语文版
岭南美版
沪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来社版
鲁美版
冀美版
赣美版
华文版
沪书画版
按年级找课本: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首页词典

隐语的意思

yǐn

隐语


拼音yǐn yǔ
注音一ㄣˇ ㄩˇ

繁体隱語

近义切口 暗语

词语解释

隐语[ yǐn yǔ ]

⒈  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一种隐晦的语言。

修曰:“此隐语耳。”——《三国演义》

enigmatic language; code word;

引证解释

⒈  秘密谈话。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樗里疾,秦 之将也,恐 犀首 之代之将也,凿穴於王之所常隐语者。”

⒉  指不直说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类似今之谜语。古亦称“廋辞”。

《汉书·东方朔传》:“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復问 朔 隐语,不知,亦当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隐语之用,被于纪传。”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操 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虀臼。’ 操 问 琰 曰:‘汝解此意否?’ 琰 曰:‘虽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 修 曰:‘此隐语耳。’”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大明》:“先是 元帝 召一术士问以国事。对曰:‘国家千秋万岁,垂祚无疆,除是日月并行,数始尽耳。’比我 明 兵至而元亡。盖‘日月并行’乃‘明’字隐语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谜》:“谜即古人之隐语…… 刘歆 《七略》有《隐书》十八篇,则并有辑为书者,然皆不传,惟‘卯金刀’、‘千里草’之类,出於风謡者,略存一二。至 东汉 末乃盛行,谓之‘离合体’,如 蔡中郎 书 曹娥 碑阴‘黄绢幼妇,外孙虀臼’, 杨修 解之,谓‘絶妙好辞’四字也。”

⒊  犹黑话。

宋 陶穀 《清异录·惺惺二十一》:“博徒隐语,以骰子为惺惺二十一。”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士令其将贼中隐语备述而笔记之。”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教匪遗孽》:“宿州 张义法 者,从 永城 魏中沅 学弹花织布两歌,皆邪教中之隐语。”

国语辞典

隐语[ yǐn yǔ ]

⒈  隐射的言词。本义须经猜想推测才能得知。犹今之谜语。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修曰:『此隐语耳。「黄绢」乃颜色之丝也,色傍加丝,是「绝」字。』」

切口 暗语 瘦语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